
2025年探客教师区域培训(宁波场)老师合影
开窗即课堂, 社区作为儿童成长家-校-社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儿童教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1月1日-2日,来自华东地区的18位探客社区教师共聚宁波。这场专为社区教育工作者设计的培训,既关注社区探客教师的实际需求,在培训过程中掌握可迁移的工具技巧,也关注他们的实践应用,在探究中更进一步地将探客教育项目与儿童服务相结合。
培训从“肖像毕加索”作为老师们破冰的开始,来自天南地北不同地域的社区老师借小游戏认真地关注身边伙伴的特征,在欢声笑语中通过描绘“自己眼中的对方”,送给对方一幅画来作为培训的开启。

社区探客老师如何上好一节探客课?这一次项目组特邀宁波市北仑区洛可社会工作服务中心,24-26学年的探客家老师张珊珊面向全体老师开展《一起来做跷跷板》一课,生动展示社区老师如何实施一节调动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探客课程。张老师清晰的课堂指令、温柔坚定的启发式提问给在场的探客老师留下深刻印象,提供了可迁移的优秀示范经验。

| 知识可以如何获得?
复盘作为工程师优化的重要步骤,在教学中也必不可少。课后,探客教育课程研发李文佳围绕张珊珊老师的课堂流程,与现场老师一起结合探客工具“Good-Better”进行复盘反思。华东地区的老师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点赞张老师亲和力十足,肯定其温柔耐心的鼓励式提问,更关注到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准发布教学指令、与学生的良性互动等具体表现,这些都值得社区教师学习参考的细节,接着提出关键教学疑问:“是否需要向学生解释跷跷板原理?”
这一关键问题引发了新的讨论,即知识可以如何获得?不同的教学场景实际上指向不同的学习方式,文佳老师回应:“比起直接告诉孩子,孩子在亲自体验后才会主动发现‘老师认为关键的支点’,而这才是做中学的要义。”

| 专题培训:理解“项目”,从需求出发
经常听到社区老师们说,探客课程很好但不知道可以怎样向社区和学校介绍,获得认可从而推动课程落地。本次社区专场培训,特别邀请曾任ICE营地教育研究院秘书长的徐琛老师,从社区教师的核心需求出发,找准相关方痛点、结合课程特点调动社区资源、构建”社区即课堂”的沉浸式学习生态,让教育真正扎根于学生身边。
徐琛老师先以寻找“社区项目相关方”为切入点,让老师通过小组讨论,梳理出管理层、家长、儿童、志愿者、机构等五类相关方,并从他们的真实需求出发分析:管理层关注“服务实效与社区样板价值”,儿童期待“趣味体验与情感认同”,机构侧重“项目可行性及资源联动”。再基于对相关方需求的洞察,在徐老师的引导下,老师们展开了一场“主体性回归”的深度探讨:探客项目如何精准回应学生成长需求?社区教师又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将课程设计与在地资源巧妙融合,从而赢得相关方的坚定支持?

徐琛老师立足《如何从课程到项目》主题开展专题培训
在这场思维碰撞中,社区老师们首先聚焦探客项目的核心价值——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儿童工程思维与科学素养,这正是对学生“做中学”需求的直接回应。而社区教师作为“在地教育者”,其优势恰恰在于熟悉社区文化、擅长资源整合,能将课程与社区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例如,有老师提到可将探客课程与社区“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结合,既满足儿童“有趣、被认可”的情感需求,又回应管理层“服务群众、打造社区样板”的实践期待。
接着徐老师通过“烦恼博物馆”环节让老师以“关键词+场景”来具象化困境。在后续的小组分享中,有老师提出“先对齐思想,用对方的话语系统融入我方价值观实现双赢”的融合策略;有老师提出“创新+融合的双轨路径”:将探客课程与学校科学课结合开发,或与社区共建,实现教育场景的延伸。

社区作为儿童长期生长的重要环境,是社区工作者开展青少年服务的重要场景,当探客课程真正扎根社区土壤,其价值不仅在于知识传递,更在于构建“教育-社区-家庭”的协同生态,每一个社区探客教师日积月累的坚持虽小但重要。正如徐老师所强调的“困境抉择智慧”——即便无法获得所有相关方认可,但通过精准需求对接与持续项目深耕,总能找到属于探客的“生长空间”。这种“以融合求发展,以坚持赢空间”的实践智慧,正是社区教育工作者最珍贵的专业资产。
| 理解探客的素养核心,从看见自己开始
探客教育课程研发设计以5C核心素养作为核心依据,5C到底如何体现?李文佳老师通过《一起来做跷跷板》的课堂实景照片进行“情景化复盘”,将5C核心素养(文化理解与传承、审辩思维、创新、沟通、合作)与课程环节一一对应。这种“教学行为-素养目标”的镜像对照,让老师直观理解:每个课堂设计都承载着素养培养的明确目标,完整的教学步骤正是”完整课堂体验”的保障。

分享小组方案是如何形成的过程也是在培养沟通与审辨素养
培训尾声,老师们围坐分享,真情实感自然流淌。当老师们提到“从培训中take away的是什么”时,答案不约而同指向“同辈支持的力量”与“坚持把项目做下去的信念”。
陈文老师感慨“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孤军奋战,后来我知道探客全国的教师伙伴们从不是孤独的,我们都在为儿童素养发展默默努力”;何蓉花老师分享“追随探客的脚步,不仅是学方法,更是在追随中更新教育理念”;郭倩倩老师特意提到徐琛老师分享的“稳的故事”,“一切要稳”,坚持做项目要有扎根的定力。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恰是”同辈支持”最生动的注脚。

“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作出一流贡献”是三一集团的企业宗旨,“挖啦挖啦探客教育”项目希望通过区域教师培训传递三一精神,秉持“科学公益”理念,以技术工程为核心,有效助力本地儿童素养教育发展。项目致力于与价值趋同的教育同仁携手同行,共同见证教育力量与公益价值。本次培训不仅传递了可操作的课程落地技巧,更构建了情感支持与专业成长的双重网络,真正实现了“以做中学促成长,以成长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为探客课程在社区的深耕细作提供了坚实支撑。

探客教师区域培训宁波场参与教师合影